XM平台官网

俄罗斯商品馆,暴富神话终结(2025年01月18日)

XM

一 、俄罗斯商品跌落风口

绥芬河的俄货批发市场突然冷清了 。从爆火到迅速降温 ,仅仅历经了短短三个月 。

老家在绥芬河 、帮俄货馆做代采的王涛 ,最近都不太敢去批发市场了。与两个月前相比,批发市场的老板们态度变得极为殷勤,主动向他推销商品 ,可他都一一拒绝了。因为他手里的数百个老客户几乎都没了踪影,货物根本无人问津 。

王涛终于能每天睡到自然醒,由于无事可做 ,体重也回升到了 160 斤。

自去年 12 月起,媒体不断曝光俄罗斯商品馆存在大量非俄罗斯货误导消费、无证经营等问题,俄罗斯商品馆的热度随之断崖式跌落 ,甚至被称作新型的 “智商收割机 ”。各地纷纷展开对俄罗斯商品馆的排查,1 月初,上海宣布排查 47 家 “俄罗斯商品馆 ” ,部分店铺被责令停业并立案调查 。

作为俄货采购集中地的绥芬河,自然也成为了这股热潮骤变背后的 “受害者”。绥芬河是一座常住人口仅 6.5 万的边陲小城,面积 460 平方千米 ,大约相当于 9.4 个西湖风景名胜区。它地处中俄边境 ,是重要的贸易口岸,也是中国俄罗斯元素含量最高的地方之一,当地很多人都将俄语作为第二语言 。   


由于前期太过火爆 ,如今又突然冷清,绥芬河的老板们坐不住了。孟冰在绥芬河经营着一家俄货批发店,她指出当地不少进口商都存在库存积压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们看到市场火爆后便抓紧备货 ,可当货物按计划运抵时,市场却已发生变化,零售商们的货卖不动了 ,他们的生意自然也大幅下滑 。

那些在全国各地新开的俄罗斯商品馆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去年 12 月,北京刚开的一家面积 600 平的俄货店,受影响严重 ,销售额大幅下降。店长称,店里几乎都没人了,再这样下去 ,自己都不想干了 。“现在销售额从开业时的高位跌落到谷底 ,下降了四分之三 。”

有商家更是吐槽,投资上千万的店,原本预计半年内就能回本甚至盈利 ,现在人流量大幅下降,每天都在亏损,还有两三百万的货没卖出去 ,目前只能转型为进口零食店,苦苦支撑。也有商家看不到希望,直接选择了关店。   

俄货大多为食品 ,都有保质期,如果销量未能改观,货物可能真的会砸在手里 。市场上悄然兴起了专门收购俄罗斯商品库存的行业。据了解 ,商品馆里非俄货商品的收购价仅有原价的两折。若是保质期较短,但品质优良且手续齐全的商品,收购价能提升至四折 。收购后 ,这些商品大多流向了零食折扣店。

一位从事收库存尾货的商家透露 ,很多商家的货卖不动,积压严重,都想赶紧出手。

二、一个月新增 2000 家店

俄罗斯商品馆 ,突然就火了!但没人确切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绥芬河人王涛的感受始于去年 6 月。

当时他正在贵阳,从事了十年广告咨询工作的他 ,正在帮助海尔做营销。突然有几个以前服务过的客户找到他,说想找地方开一大批俄罗斯商品店 。这些客户中有会展商,也有做过零食店的人。

王涛很是纳闷 ,怎么大家都想做这个生意呢?有一位客户告诉他,俄罗斯商品馆生意火了,深圳一家俄货店一天的营业额能有几十万元。王涛很吃惊 ,据他所知,能达到如此高零售额的俄罗斯商品店铺少之又少 。于是,他向老家做中俄贸易的亲戚打听 ,对方说不少商家已开始从绥芬河采购货物了 。   

后来他也想明白了 ,对于会展商而言,他们一直在找符合高毛利 、快周转、低现金投入,且能快速做出并有信息差的项目 ,俄罗斯商品馆恰恰满足了所有标准。

王涛迅速转型,投身到俄货代采行业,同时在社交媒体上标注自己为俄罗斯商品源头采购。他也迅速忙碌了起来 。6 月 9 日下午 2 点半 ,他宣称自己的业绩是订单量上涨到平均一分钟出 20 单。   

来找他的客户越来越多,他每天在批发市场奔波,像上紧发条的机器 ,忙得双脚几乎不着地。每天清晨七点刚过就得起床出门,八点市场开门时,就陪着客户开始紧张地 “选货 ” 。有时一天有十几组客户找他 ,刚开始的一周,他的体重从 160 斤锐减到 154 斤。为应付业务量,他还把远在外地的三个好友叫过来帮忙。

    

到 11 月 ,他已经有 200 个客户 ,而且客户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每天都是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地增加 。

市场火爆的时候,绥芬河挤满了操南方口音的商人 ,酒店全部客满。这些商人一改往日先付定金、货到付尾款的习惯,拿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现金,不讲价格 、不看产品详情 ,只要有便宜货就全部买清,而且直接付全款。

孟冰的感受更直接,晚上十点多还有人打电话催货或咨询开店事宜 。因为市场上货物十分紧缺 ,进口商的货还没到就被全部预订出去,甚至有人提前 45 天就付了全款。“所有的货都缺,像饼干、巧克力等畅销品 10 月份就开始缺货了。” 孟冰听说 ,有打算开俄货店的老板拿着三千万来订货,因没货直接放弃了 。

市场上俄货店开张速度也非常快 。孟涛判断,仅去年11 月 ,全国可能就新增2000家俄罗斯商品馆。

三、相同的剧情 ,相似的版本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市场上俄罗斯商品馆数量颇为可观。从设计风格 、LOGO 样式、店内装饰到品牌名称,这些商品馆竟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宛如按照同一剧本打造 。

就店名而言,诸如 “俄北熊”“俄比熊 ”“俄贝熊”“俄乐熊” 等,给人的直观感受便是高度雷同。不仅如此 ,它们之间还存在一些关联。例如,俄乐熊的创始人邹少,早期发布的视频主要围绕开设俄比熊门店展开 。但自去年 12 月 8 日起 ,却开始大力宣传要在江西开设 100 家俄乐熊中俄贸易商品店。

部分公司似乎是趁着这股热潮仓促成立,像 “俄北熊 ” 成立于 2024 年 7 月,“俄贝熊” 成立于 2024 年 11 月。这些品牌的创始人在早期便通过视频账号进行大肆宣传 。“俄比熊” 的联合创始人老韩就曾宣称 ,一家 120 平米的 “俄比熊 ” 门店,一个月便能实现 15 万的毛利,甚至有些门店三个月就能收回成本。俄乐熊更是邀请俄罗斯人来夸赞自家产品。

一些品牌瞅准时机 ,开始招募加盟商以实现快速扩张 。依据 “俄比熊” 抖音账号发布的信息 ,1 月 12 日其门店数量已突破 200 家,而在 12 月 7 日才刚刚突破 150 家门店,这意味着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新增了 50 家门店。其 12 月 9 日发布的视频还提到 ,“为确保 100 多家新店顺利开业,大家都在深夜加班奋战”。      

众多商家被吸引入局,一方面是因为该领域准入门槛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则是其宣称的超高 “毛利率 ” 极具诱惑 。 

作为几个规模较大的俄货品牌商,不少在宣传时都声称 “毛利高达 50% ” 。这样的毛利水平,在当下各行业中几乎堪称罕见 ,即便是网红超市 “胖东来”,其毛利率也仅有 30%。


虽然无法确定数据的真实性,但对于品牌方而言 ,这无疑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部分品牌方不仅收取加盟费,还通过向加盟商供货来赚取差价 。俄比熊招商人员就透露,国内各地商品的货物基本是从武汉总仓发货 ,可以实现两日达 ,即今天选货明天到。

但由于市场缺乏规范,即便加盟,一些品牌的商家仍可向王涛这样的代购商采购货物 ,并自行定价。这就导致门店价格体系极度混乱,个别商家更是借此牟取暴利 。

曾有商家向王涛询问,一盒进价 3.3 元的小饼干该如何定价 ,王涛依据市场价认为 5 元较为合适,可这位商家却将价格定到 19.9 元,且该饼干还是小盒包装 ,两口就能吃完,但即便如此仍被抢购一空。还有一款产地在哈尔滨的套娃,成本最多 50 多元 ,在市场上却能卖到 400 多元。   

如今回想起来,王涛感慨那时赚钱仿佛轻而易举 。有商家一口气开了 8 家俄货店,每家店面面积在 100 - 200 平方米不等 ,每天每家店销售额稳稳能达到 10 万元 ,净利润至少占一半。也就是说,仅靠这 8 家店,这个商家每月就能轻松入账 1000 万。

如此高的回报率 ,使得许多人在进入这个行业时并未认真研究产品 。去年 10 月份,有商家就直白地跟王涛说:“我投资 100 万开的店,一个礼拜就能回本。这事儿能不让我冲动吗?我哪还有心思去研究产品。”

正规俄货在标签、手续 、授权等方面有着严格要求 ,然而众多商家却全然不顾 。有商家向王涛展示报价单,其中至少一半产品是国产的,自己却毫不知情 ,还打算当作进口货售卖 。甚至有些商家直言:“我这是国产的,能不能弄个外包装,帮我当俄货卖一卖。 ”

尤其是一些原本从事会展的商家 ,让王涛感到十分无奈。他们既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流动许可证,就叫嚷着要进货售卖 。加之当时市场一度缺货 ,他们便慌不择路 ,又缺乏辨别真假的能力,也不确定最终能拿到什么样的货,难免会出现一些乱象。

四、每年都要昙花一现的俄货生意

近几年 ,围绕俄罗斯,确实掀起了好几波互联网的流量生意。它精准营销,面向 “中老年人” 的民族情感以及泛人群的猎奇心理 。   

在北京一家俄罗斯商品馆 ,极速财讯发现,有不少 60、70 岁,穿着体面的老人在购物。这些俄罗斯商品馆 ,或许激发了这些老人有关中俄友谊的青春记忆,也可能迎合了国内近些年来泛起的对俄罗斯的民族情感。

去年春节前,国内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不少 “俄罗斯美女” 博主 ,她们面容姣好,操着流利中文,大谈 “中俄友好 ”“中国好” 等话题 。这些 “俄罗斯美女” 是通过 AI 技术生成的虚假形象 ,盗用他人面孔批量制造 ,积累一定流量后便推销俄罗斯糖果等俄货,有人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今年以俄罗斯商品馆的形式,又激发了网络的狂欢。但王涛觉得一切探店视频歪曲了事实 。

他在社交平台上看到 ,有俄罗斯博主拿着俄罗斯品牌斯拉贡的饼干说这是假俄货,他一气之下联系了斯拉贡的厂家,对方发了律师函要求下架相关视频。他认为 ,很多俄罗斯博主是为了蹭流量。

当然,也可能是他们没听说过斯拉贡这个品牌 。俄罗斯地域辽阔,许多产品未进入主流城市 ,比如一些小饼干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大城市的商超难觅踪影,却能在偏远小城市的小商店中找到,“但不能因没听过就说它是假的 ” 。 

更让一些商家气愤的是 ,明明店里的非俄罗斯进口商品立了大牌子标明是国产的,但仍有俄罗斯网红冲进去拿着这些商品说:“我让你们中国人看看是怎么骗中国人的,这些商品都不是俄罗斯的。”

但流量狂欢的背后 ,利用情绪喧嚣掺杂各种乱象 ,或者以高价售卖的方式终究不是长久之道。   

但不少投入巨资 、难以撤离的店主还想坚守阵地,他们会说,俄罗斯商品馆没有假货 。最有力的证据便是 ,俄罗斯商品店里的俄货和非俄货,都会分区展示,并贴上醒目的标签 ,避免对消费者的误导。不少店老板都表示自己店里大概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正规的俄罗斯商品。

他们也承认,争议比较大的商品,比如肉肠 、列巴等确实难以进口 ,基本上都是在国内生产 。以列巴为例,这种极具俄罗斯特色的大面包刚出炉时松软可口,到中午却硬如石头 ,需用刀切开。且列巴保质期短,不添加防腐剂,经过运输、通关、检验检疫等漫长流程后 ,极易过期。

孟冰透露 ,一些产品绥芬河也能生产,比如提拉米苏,大部分原材料从俄罗斯进口 。还有肉肠 ,俄罗斯的香肠不含淀粉,能实实在在看到肉条,这是把俄罗斯的香肠制作工艺带过来了。她强调这些产品都符合国家标准 ,并非假货。

其实,要分辨真假俄货并不难 。简单来说,商品条形码上 “46” 开头的通常是俄罗斯商品 ,条形码 “69 ” 等开头的是国货。

但一切都回不到从前了。俄罗斯商品馆的风潮,迅猛掠过绥芬河这座边境小城,带来短暂的繁荣 。但随着寒潮的再次降临 ,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了这座小城,也宣告了一场商业炒作的沉寂 。

   

(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