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一度在中国遍地开花的“俄货店 ”遭遇“寒冬”。
1月19日 ,俄罗斯出口中心总经理韦罗妮卡·尼基申娜在沈阳市举行的“俄罗斯制造”节庆展销会期间透露,俄中两国将严厉打击在中国境内销售的俄罗斯假冒商品 。“如今中国居民对俄罗斯产品的兴趣大增,今年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尼基申娜说,那些打着俄罗斯商品幌子的假冒产品 ,不仅有来自中国制造的产品,还有吉尔吉斯斯坦 、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白俄罗斯制造的产品,“这严重误导了中国消费者 ”。
此前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已经呼吁中国消费者在选择俄罗斯商品时要小心谨慎,并提醒道:“俄罗斯国家馆”在中国的官方地址仅限于在俄罗斯出口中心支持下开设的场馆,它们分别位于上海、哈尔滨 、沈阳、成都和深圳。
中国各地也采取雷霆手段整治相关乱象 ,上海、广州 、成都、杭州等多个城市的市场监管局纷纷对俄罗斯商品馆被质疑虚假宣传等情况作出回应 。
“俄货店”于2022年在中国崭露头角,经过两年发展为遍地开花的网红店。其中一些却因为品质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俄货店 ”在华总体生存状况如何,相关商家又能否应对外界质疑?
“俄货店”能卖国产货吗?
1月19日~20日 ,《凤凰周刊》特约记者探访了广州天河区与白云区的多家“俄货店” 。这些店多半开在城市的CBD中心、地铁口或商场门前的空地上。与周边环境相比,它们总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些店铺的装修多以俄罗斯国旗颜色为主,店内随处可见中俄两国国旗 ,以及“战斗民族 ”“硬核好物”“乌拉”等标语,显眼之处则摆放着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大列巴 、套娃、大红肠等商品 。其中很多店铺单纯以“俄罗斯商品馆 ”命名,不少也冠上品牌名,例如万俄优选、俄比熊 、俄北熊、俄品汇等 ,但主体均为中国企业。
◆岗顶地铁口“俄罗斯商品馆”内贴有“硬核”“战斗民族 ”“正品保障”等标语。摄影:一墨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不少“俄货店”已在过去一个月内关门大吉,导航平台上至今能搜到它们 。仍在营业的三家店铺中 ,只有位于天河区东方宝泰的“万俄优选店”声称会长期营业下去,位于天河区岗顶与棠下的两家“俄罗斯商品馆 ”均表示将在未来一个月内闭店。
◆位于广州天河区东方宝泰的“万俄优选店”。拍摄:一墨
与“万俄优选店”相比,后两家店均由简易材料搭棚而成 ,占地面积和装修程度远不如前者 。这两家店的员工告诉《凤凰周刊》,他们都是拿100多元日薪的临时工。
◆岗顶地铁口的“俄罗斯商品馆 ”,由简易材料搭棚而成。拍摄:一墨
这几家店中的商品包括面包、饼干 、巧克力之类的零食 ,以及咖啡、软饮、酒水、奶粉等,其产地也不只有俄罗斯和中国,也包括白俄罗斯 、越南等国家。
◆位于广州天河区岗顶地铁口的“俄罗斯商品馆” ,该店在某些区域比较笼统地贴上了“国产食品”提示牌 。拍摄:一墨
面对外界“挂羊头卖狗肉 ”的评价,这些店铺的员工十分不满。“没人规定‘俄罗斯商品馆’不能卖国产货。”棠下“俄罗斯商品馆”的一名管理员反驳说,“网上那些带节奏的言论把我们害惨了,让店里的客流量大幅减少 。 ”
店内另一名员工透露 ,棠下店去年12月单月营业额还有五十多万元,但受舆论影响,最近每天的营业额只有一万多元。记者走访期间 ,几家店内顾客均寥寥无几。
当被问到对于俄罗斯无法种植的榴莲、芒果等热带水果,店内却有相关加工品时,岗顶地铁口“俄罗斯商品馆”的一名员工回应称 ,这些进口水果均是由俄罗斯食品厂加工的,因此原产地仍算俄罗斯 。
◆东方宝泰的“万俄优选店”,店内芒果汁的包装上写着“原产国:俄罗斯 ”。拍摄:一墨
“那些网络谣言听听就好了 ,我们不怕被查。卫生局、监管局等部门每天都派人来 。”该店另一名员工直言,“我们对面之前有家一样的店,开了三天就关门了 ,可我们还在营业。”虽然这些话听起来很有底气,但当记者对着店内商品拍照时,该员工显得非常警惕,不让多拍。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凤凰周刊》分析称 ,“俄货店”内的确能卖国产货,问题在于,里面标注的“俄货 ”生产地是否真的在俄罗斯 。
有业内人士指出 ,“俄货店”之所以会有其他国家的商品,是因为真正的俄罗斯商品难以支撑起一家大型门店;另外,由于肉类等商品难以直接从俄罗斯进口到中国 ,一些商家会在国内采用俄式工艺生产“俄式风味”商品。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类操作谈不上是虚假宣传。
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管局四平市场监管所二级主办周琳坦言,这类打着“进口商品 ”名头的展销 ,是不是要求所有商品都必须是进口的,并没有明文规定。
违规问题仍未得到纠正
虽然全国多地已在严查“俄货店”的违规行为,但记者探访的三家店铺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整改 。针对商品原产国信息的提示 ,这些店铺要么敷衍了事,要么干脆不理。
位于岗顶地铁口的“俄罗斯商品馆”和东方宝泰的“万俄优选店 ”虽然在一些区域贴上国产货的标牌提醒消费者,但没有在具体商品上标注出来。
◆东方宝泰的“万俄优选店”内关于商品原产国的信息提示 。拍摄:一墨
棠下的“俄罗斯商品馆”内,连一张标注原产国信息的提示牌都找不到。只有咨询店员 ,才会被告知哪个货柜卖的是国产货。
即使将原产国信息标注在货柜上,也存在猫腻 。岗顶地铁口的“俄罗斯商品馆 ”内,记者在俄货专柜上发现一包库伦纳达牌小白牛初乳高钙奶粉 ,包装上的产地是中国,委托商是俄企,原产国却写的俄罗斯 ,其商品条形码的开头也是代表俄罗斯的“46”。
东方宝泰“万俄优选店”内的爱比克纽克小兔饼干虽然原产地是白俄罗斯,但其商品的条形码的开头却是“46 ”,而不是代表白俄罗斯的“48”。
◆“万俄优选店”内的爱比克纽克小兔饼干 ,包装上原产地是白俄罗斯,其商品条形码开头却是代表俄罗斯的“46” 。拍摄:一墨
事实上,这类“出口转内销 ”的非纯正俄货是在钻法律空子 ,而它们似乎占据了店内的半壁江山。在朱丹蓬看来,这种行为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说明“这些店的水非常深”。
谈到店内的“俄货 ”占比时,上述两家“俄罗斯商品馆”的员工均笼统回应说 ,他们店内的国产货仅占到很少一部分 。东方宝泰“万俄优选店”的员工则毫无掩饰地告诉《凤凰周刊》,他们店内仅有两成商品是真正的“俄货 ”。“其他商品尽管是国产,可它们的生产原料 、生产师傅大多都来自俄罗斯。”该店员工解释说。
根据中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 ,完全在一个国家(地区)获得的货物,以该国(地区)为原产地 。如此来说,只要是在中国生产的商品 ,即使工艺、技术是俄罗斯的,该商品原产地仍属中国。
除了上述问题,值得警惕还有店铺资质问题。近期 ,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排查到个别店铺仍存在无证无照经营、未备案经营等问题 。某些“俄货店”甚至给自己冠上了“国家馆 ”的名头。朱丹蓬说,商品店名冠“国家”两字,一定要看它有没有得到授权 ,以及有没有相关资质。“如果没有,那肯定是侵权了 。”
对于这类违法违规行为,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予以立案调查,责令停业。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亦指出 ,有些“俄罗斯风味食品 ”的标签上标注了大量俄文,虽然国内生产的食品可以使用外文,但按照相关法规 ,如果食品标签上的外文与中文没有对应关系,且标示的外文大于相应中文,都属于不合规的做法。
广东嗣晟律师事务所律师黄如燕表示 ,根据相关法律,商家在销售商品时,应提供真实 、准确的商品信息 。“在经营过程中 ,‘俄货店’若销售国产货,在宣传过程中给消费者造成的认知是俄罗斯进口商品,或仅用非常小的字眼提示是国产货 ,这种具有误导性的宣传就涉嫌虚假宣传。”黄如燕向《凤凰周刊》分析,“如果商家存在故意未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商品信息的情况,这种行为则可能构成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可向市场监管局投诉。”
但也有其他律师认为 ,“俄货店”仅在装修、商品包装上使用俄罗斯元素、标注“俄罗斯风味 ”等难以明确界定的行为,尚难被直接定性为“虚假宣传” 。
商家如何将“情怀”变现
这些“俄货店 ”之所以敢于挑战法律,无非是有可观的利益在驱动它们。多家俄罗斯商品品牌商对外宣称 ,它们的毛利率能达到40%至60%。
俄北熊的一名加盟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俄北熊在开店选址上分为景区店和社区店两种类型,其中景区店因人流量大 ,每天流水约为7万元,利润率约为65%。“杭州某家景区店,每天流水也有20万元左右 。”另一家大型品牌商俄比熊的招商人员亦介绍 ,在单店毛利方面,该品牌店铺的整体利润率高达40%至60%。
◆湖南长沙,俄北熊旗下一家俄罗斯商品馆。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 ,“俄货店”的商品价格普遍要比电商平台高 。例如,写着从俄罗斯进口 、包装相同的爱比可巧克力味小酥饼在实体店内卖15.9元一个,但电商平台上仅为12.8元。受俄企委托、在黑龙江省绥化市生产的莫夏牌欢乐牛高钙奶粉在电商平台上卖48.41元,在东方宝泰的“万俄优选店 ”内则卖到52.90元。
正因有利可图 ,“俄货店”如同雨后春笋涌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 。去年12月,来自企查查的数据显示,国内的俄罗斯商品相关企业共有3523家 ,2023年累计注册量为697家,同比增长43.42%;2024年累计注册量为841家,超越2023年的全年注册总量。
不仅店铺数量猛增 ,中俄边境口岸也出现抢购潮。上述俄北熊的加盟负责人如此描述市场之火爆:“在绥芬河口岸,以前是(销售端)挑货,现在是有什么货拿什么货 ,拿什么货卖什么货,并且很快就卖完了 。”
◆繁忙的绥芬河铁路口岸。
除了敢于冒险,这些“俄货店 ”之所以能赚得盆满钵满 ,一个主要原因是抓住了流量。近年来,受国际形势影响,中俄两国经贸交往日益紧密 。中俄两国元首此前设定了将贸易额翻一番的目标,从2018年的每年1000亿美元增加到2024年的2000亿美元 ,这一目标已在2023年11月实现。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俄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448.195亿美元 ,同比增长1.9%。
早在2022年3月,“俄货店”就狠狠吃过一波红利。2021年4月,自称有官方背书的“俄罗斯国家馆”在京东平台上线 。开店后很长一段时间 ,该店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022年3月俄乌战事爆发,大量中国网民涌入该店 ,将里面的食品“洗劫一空 ”。
据说,时任俄罗斯联邦总商会驻中国商业大使谢尔盖·百采夫专门录制了一段视频,感谢中国朋友在当下艰难之际对俄罗斯和“俄罗斯国家馆”的支持 ,并表示将会铭记这份深情厚谊,同时也呼吁中国朋友们理性消费。
2023年6月1日起,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贸易货物可以从绥芬河路口岸出境,运到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港)南运至东南沿海 。同年9月 ,中俄部分口岸实现互免签证后,关于黑龙江边境“出国吃个早餐再回国”的系列短视频火遍全网。2024年2月的一次经贸会议上,俄总统普京表达了支持邀请中国网红主播到俄罗斯(向中国人)推广俄商品的想法。此后 ,“俄风”在国内互联网上越刮越猛 。
朱丹蓬直言,由于俄罗斯官方对食品类快消品的监管非常严格,中国消费者对俄罗斯商品有一定信赖度 ,加上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对俄罗斯的正面宣传,从而让中国消费者对于俄罗斯食品有种天然好感。
在俄罗斯商品连锁品牌“一客俄时光 ”创始人焦锋看来,“俄货”在中国爆火并非突然 ,早在20世纪,俄罗斯食品就得到中国老百姓的青睐。焦锋说,如今的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无疑进一步促进了双边贸易发展 ,加上俄罗斯商品本身的性价比优势,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当下“俄货”的流行 。
为了更好将这波流量变现,“俄货店 ”从招牌到标语,再到货架都进行了精心设置。一些店铺亦通过播放《喀秋莎》等俄罗斯名曲来吸引顾客。多名消费者告诉《凤凰周刊》 ,他们进入“俄货店”消费,首先思考的不是货品的真伪,而是被店内的俄罗斯风情所吸引 ,出于好奇才进店消费 。
最近,来自广东湛江的警察杨秋毫在当地一家“俄货店”内多次消费。杨秋毫说,自己鲜少有机会接触到这类店铺 ,加上对俄罗斯文化非常感兴趣,所以连续三天去同一家店铺购物。“俄货口碑非常好,我一直都想找机会品尝一下。 ”杨秋毫告诉《凤凰周刊》 ,“能在粤西地区找到一家‘俄货店’实属不易,可见中俄两国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了 。”他还说,希望自己的消费能为中俄友谊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成也流量 ,败也流量
但就当前情况而言,部分“俄货店”可以说成也流量,败也流量。2024年下半年,由于火爆全网 ,这些店铺受到了更为严格的检视,越来越多俄罗斯网络博主更是前往“打假 ” 。
去年12月,来自俄罗斯西南部图伊马济的视频博主“阿拉飒纱博士”和她的中国未婚夫探访过上海松江万达广场一家名为“俄罗斯国家尚品馆”的店铺。进入该店 ,“阿拉飒纱博士 ”有种回国的亲切感,但逛完之后,她却倍感失望。她告诉《凤凰周刊》 ,该店不少商品她在俄罗斯从未见过,“店内大概只有一半是真的‘俄货’” 。
◆去年12月,来自俄罗斯图伊马济的视频博主“阿拉飒纱博士”探访上海松江万达广场一家“俄货店”。
“阿拉飒纱博士 ”注意到 ,该店一款羊奶粉包装上的俄文写错了,某品牌巧克力的包装盒甚至将俄罗斯国旗的颜色印反了。
当被问到会不会从这些“俄货店”购物时,“阿拉飒纱博士”立刻回应“不会 ” 。她说 ,这些店内的商品不仅难辨真伪,而且价格过高。“如果送人,我只会从俄罗斯国内购买。”
除了视频博主“打假”,各大媒体也将镁光灯聚焦在这些不靠谱的店铺上 ,其中一些店铺被曝光存在无证经营 、虚假宣传等问题 。由此,这些店被冠上“智商收割机 ”的称号。
紧随而来是各地政府的严查。中国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自去年12月展开集中排查整治,发现47家“俄罗斯商品馆”类店铺 ,并责令个别无证无照经营的店铺停业。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副主席因娜·斯维亚岑科曾痛批,这些“俄货店”的假冒产品诋毁和玷污了俄罗斯产品的声誉,因为它们的质量较低 。俄罗斯Kept知识产权法咨询公司律师叶夫根尼·博戈莫洛夫认为 ,虚假标注产品原产国既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也使得市场出现不公平的竞争。“因为那些假货商因没有物流和清关的费用,其生产成本更低。 ”
谈到“俄货店”的未来 ,朱丹蓬向《凤凰周刊》表示,目前这些店铺更像是为挣快钱的短期狂欢 。“‘俄货店’的最终出路还是要落到品质这一块,如果品质不好的话 ,必然不可持续。”
俄罗斯进口商品连锁品牌“俄品多 ”联合创始人陶沙指出,目前的情况更像是一哄而上,等到热潮退去,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闭店潮。不过 ,她相信优质的东西终究会被留下 。同陶沙一样,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俄货”有其自身优势 ,在中国市场不会是一阵风。
当上海开始排查之后,俄罗斯出口中心表示,该机构支持发展公平竞争并保护俄罗斯出口商利益 ,因此,与中国地方政府联手打击假冒产品并为俄产品创造透明市场非常重要。